2019年6月6日 星期四

觀戲--CTS華視金獎劇場:重聚2019


(照片引自
華視官網)
注意到這齣戲,一是因為潘慧如,二是因為題材。

潘慧如,我對她的印象來自逆女中的詹清清。逆女一書很早就寫出來了,但在2001才改編成電視單元劇,並囊括當年金鐘獎四大獎項。在那時候,讓我印象深刻的除了飾演丁天使的六月,另一位就是飾演詹清清的潘慧如。

題材,這齣戲同樣是提及女同性戀,並且還有變裝等較少見的人物設定。在經過十多年後,社會變遷之大,同婚已被法律承認,那麼戲劇呢?一向走在社會前端的表演藝術,表現手法是否有所不同?這都是吸引我觀看的緣由。

這齣戲很特別的是有大量的河洛語,在剛開始看戲的時候,我本來還疑惑為什麼要這麼勉強的用台語對話?對於這些演員來說,情緒和台詞有時候就會有點斷點,難免有點卡卡的,這情形在年輕演員上有時更加明顯。不過,隨著後續劇情,了解劇中人物的生活背景之後,反倒是可以理解,尤其當耆老以河洛語吟唱古詩,的確是非常有味道。

劇情主軸以楊芳菊(潘慧如飾)為核心,闡述下一代的感情觀與她己身的價值觀。一開始看見楊芳菊這角色有近似強迫症的傾向,對於丈夫及女兒都有過度的要求,那尺度換做是一般人應該也是難以忍受。邊看戲我邊思考,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今日所見這如此偏執的母親?在一步步推進之後,看到她和摯友和解告白的那一刻,突然間明白了。雖然<重聚>和<逆女>是兩個不同的故事,但是,這樣的悲劇其實真實存在著,不曾被遺忘。有種感情,在學生時期稱為手帕交,那是種難以言喻的情感。在朝夕相處下,生活圈就這麼兒大,所見所聞所感全都在一起,喜怒嗔癡也都被牽動著,再加上青春期荷爾蒙也可能在作祟,眾多因子會讓人不見得知道自己究竟在想什麼,在做什麼。然而,這種情感就等同於愛情?也許,連當事人都未曾見個分明。過去,這種曖昧情感為世俗所不容,所以當長輩發現時多半採取的也是強勢介入的作為。但,可曾想過,這樣的措施究竟是造就了什麼?是把眼前的行為遏止了,但對於人呢?是像丁天使、張慶婷(唐玲飾)那樣確立了自己的性向,或是像楊芳菊這樣掩藏、否認過去,甚至是像詹清清那樣撐不下去?幾十年過去了,社會的氛圍改變了不少,願意接納不同、尊重不同的聲音多了。在年輕一代的玥玥(孔令元飾)和貝果(張懷云飾)身上,雖然經歷了磨難但幸運地熬到了家人接受的日子,這在過去可真是癡心妄想呢!

在角色形象營造方面,貝果頭髮放下來和紮起來的樣子讓我一開始認不出來這是同一個人,可塑性真的頗高。不過,貝果雖然同時有女裝性感及中性帥氣的造型,但在與玥玥相處時幾乎都是把頭髮紮上去,慶婷也是以俐落短髮偏中性為主,我個人認為這其中的性別意象其實仍有點傳統,我不禁想起前幾年公視製播的滾石愛情故事<傷痕>,如果貝果或是慶婷能以非T的形象演出,那麼也許我會更接受吧~

幾位演員的表現也都不錯,潘慧如近二年的作品,我剛好都一路追看了,從<姊的時代>、<初戀的情人>再到<重聚>,不管是職場女強人或是略帶神經質的職業婦女,覺得她在這些年來的演出累積下演技越發純熟,雖然,我仍然是最愛當年的詹清清啊~XD 當楊芳菊撞見女兒二人親密而暴怒的那場戲,我其實想到的是:清清啊~這是以前的妳啊~何苦讓這樣的痛再發生在下一代呢?結果,後來原來楊芳菊當年真的是有這樣的緣故,只是礙於性格使然,她選擇了順從。至於陳子強,我對他的印象也是停留在最初的<大巡按蕃薯官>,年輕一輩的人可能完全不知道這是什麼戲,這可是當年明華園在電視台播出的台語連續劇,一播長達四年啊!以他的河洛語來詮釋這漢學教授的角色,這選角算是相當不錯,至於他的女裝扮相,我是覺得身材有點太魁武了,但這樣剛好可以呼應劇中角色因抒發壓力而變裝的需求,畢竟就情感面而言,他還是愛著老婆的。至於兩個年輕女孩在外拍模特兒戲份的部分其實有點卡卡的,但後來被老媽撞破好事之後的轉折都表現得不錯。此外,我覺得導演的野心有點大,把好幾個議題放在一起呈現,再加上片長只有一集,所以,最後楊芳菊和摯友和解後,對孩子態度的轉變讓人覺得有點倉促,稍嫌可惜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