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第一次觀賞的舞台劇,應是大一時在台中文化中心的中山堂(現已更名為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)。說真的,我其實對這齣戲的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,沒有一項是確認的。哪個劇團?哪些演員?演出什麼內容?那個場地?我真的都已記憶模糊,就連票是不是買來的?還是誰邀約的?我都已經忘光光了。可想而知,當初的戲對我來說,應該沒有多大的感觸,要不然怎會如此在我生命中掠過?
還記得那時剛上大學,曾經很努力想要培養點文化氣息,但是,很快地我就放棄了,因為我發現我還是比較喜歡電影和電視劇。XD
而這次會前往國家戲劇院觀賞暗戀桃花源,其實是個特別的淵源。自從去年看了<滾石愛情故事:傷痕>之後,開始關注張本渝的演出,也因此得知她參與「暗戀桃花源30週年紀念版」巡演,那時便打算來看這個經典大戲,但因為時間一直難以配合,所以遲遲無法如願。直至今年,再度看見巡演的消息,發現台北場是在國家戲劇院,更是打定主意決定北上。
由於未曾來過國家戲劇院,因此當時在選位置時十分猶豫。由於好友H也有興趣觀看此劇,後來根據<想請問國家戲劇院的觀賞位置? | Yahoo奇摩知識+>一文,掂掂銀兩之後決定購買:一樓14排18、20號座位。
事後上網查詢,發現官網提供的國家戲劇院座位圖表其實有點複雜,尤其是對於從未進入過的觀眾來說,挑座位真的是一大考驗。
這是一樓14排18、20號座位的視角,在本次演出的票價表是歸屬於NT2400這區,隔壁的16號就要上跳一級,變成NT2900啦~
從一樓往上看,可以看到二樓以上的座位設計,我像是劉姥姥逛大觀園,對每樣事物都感到新奇。
劇情大綱《暗戀桃花源》講述兩個毫不相干的劇團,陰錯陽差同一天在舞台上排戲,一個演時裝悲劇(暗戀)另一個演古裝喜劇(桃花源)。《暗戀》與《桃花源》兩劇演出檔期相鄰,因為劇場管理人員的疏忽,使得兩個劇團為搶排練場地,爭執不休。兩劇的導演、演員在彼此的劇幕中穿梭干擾,仍無法解決場地撞期的問題,最後在百般無奈下協議將舞台一分為二只好妥協將舞台分半,各自排練。兩劇演員卻在台上相互錯接台詞,劇情莫名連接,彼此干擾卻又微妙共鳴,完成了一場笑中帶淚,淚中帶笑的演出。而在這一切中,一位不知從哪來的神秘女子遊蕩在劇場之中,她到處尋找一位或許存在,或許不存在的男子……。 |
帶著非常空白的腦袋觀賞這齣戲,從PM7:35開始到PM10:30(中場有休息15分鐘),近三個小時的演出,毫無冷場。
時空交錯,悲喜交疊,這戲的對比衝突性之高,我事先已約略知曉,但真正看戲時所感受到衝擊,卻不是文字所能輕易描寫。
時裝悲劇「暗戀」易演卻難體會,尤其劇本是三十年前就已產出,那時候正是兩岸開放交流的氛圍,對照當前這個台灣意識高漲的時空,不禁覺得有點小小諷刺,我想,飾演劇中「暗戀」劇團的演員們也許會有更深、更複雜的感觸。古裝喜劇「桃花源」,則是將三角關係做了奇特的闡釋,看似誇張戲謔,其實正暗喻著相愛容易相處難的困境。
由於我半刻意的不做功課,所以事先我只知道演員陣容有唐從聖、屈中恆、張本渝、樊光耀等人,但對於角色及故事卻是全然陌生。因此,當我看到硬底子演員張復建時,自是相當高興,因為我不知道原來他有參與這齣戲。演員們恰如其分的演出,讓我觀戲的感受十分飽滿。笑時可笑到噴淚,愁時可愁到心酸。戲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橋段莫過於最末江濱柳(樊光耀飾)淚眼對問雲之凡(朱芷瑩飾):之凡,這些年來妳究竟有沒有想過我?那聲呼喚,盡是濃得化不開的思念。相較之下,朱芷瑩在這段的表演就有點被比了下去,語氣與肢體動作都可以明顯感受到二人對戲間的落差。除此之外,另一個讓我感觸甚多的角色就是江太太(林麗卿飾)。江太太的形象,就像是個傳統社會婦女,說話帶點閩南腔,宛若鄰家大媽般的親切。儘管這麼多年來伴著江濱柳的人是她,但是她卻從未真正得到他的心。荒謬嗎?其實一點也不。人們常說:「得不到的最美」。越到生命盡頭,對於那曾經的痴痴守候,記憶往往將之美化,只留下最美麗的身影。雖然最後圓了心願的江濱柳終於接受她,但這仍改變不了她的悲劇性,也讓我對這角色的際遇更加感嘆不已。
至於桃花源裡的三人行,起因於老陶對現實的不滿,但當他無心插柳而覓到世外桃源時,牽掛的仍舊是另一半:春花。喜劇的演出,相較於悲劇看似簡單,其實卻也很有難度,畢竟對於所謂的鋪梗及肢體表現,過或不及都很容易被放大檢視,而這三位的默契十足,也因此讓我在看戲過程中笑到嫑嫑的。只不過,我其實有個疑惑:如果張本渝有選擇權的話,為什麼她選中的角色是春花?而非雲之凡,甚至是江太太之流?未來如果有機會,我定要請教她這個問題。XD (2017.06.16 於本文末端更新張本渝角色說明片段)
兩劇團搶場地的荒謬該如何告終?戲裡先給了桃花源結局,再以暗戀做結。曾想過,若是二者順序對調,或許感動與共鳴就會不夠。尤其,那癡癡尋覓劉子驥的女子,在看完暗戀之後往天空一灑的舉動,在我看來像是終於解脫,不再懸念,不再執著。
對我來說,越到後面,配樂越顯重要,當暗戀的主旋律一出,再配上樊光耀的口白,彷若身歷其境,就這麼落入無底的思緒深淵。這麼大的上海我們都能在一起,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台北卻讓我們給難倒了。緣份真是個難解的東西,緣起緣滅,無常可循。常說「演戲的人是瘋子,看戲的人是傻子」,此刻的我看看台上,想想自己;何其有幸,今日的我終於不再是一個人癡傻。走出劇院的路上,猶自沉浸在低迴的情緒裡,但讓我感謝的是今日的我多了個情感宣洩的出口,儘管只是短短的意見交流,但已足夠。仔細想想,我和H的相聚也是奇妙的緣份,能與同好共賞好戲,真是莫大的福氣。戲中人的聚散無常,不啻是提醒我要好好珍惜當下這難得的緣份!
莫尋桃花源,珍惜眼前人~
題外話
其實,在開場沒多久時,我就發現H在昏暗燈光下不斷翻看資料,正感疑惑時,H提醒我注意飾演江太太的演員林麗卿。林麗卿是誰?這名字其實我很沒有概念。但厲害的H竟然僅由布幕上的江太太投影照片,就勾起記憶認出她!原來,林麗卿是1994年台視連續劇「二八年華」裡的明珠,而「二八年華」則是我們心中的神劇。XD
二八年華,很特別的一齣戲,由涂善妮(飾演張莉)、崔佩儀(飾演瓊芳)、林麗卿(飾演明珠)述說三個適婚年齡女子的故事。
這些年來,崔佩儀早已跨足成為綜藝咖,涂善妮也息影多年直至近期才有較多的新消息,至於林麗卿,我一向很少在螢光幕上見到她的作品。對我們來說,從沒想過在二十年後竟然還能見到她,看到她的現場表演!真好!事後查詢林麗卿的資料,才發現她經歷之豐富,原來這些年來她的重心多半在舞台劇及教學工作,難怪對於我這電視迷來說,就像是斷了音訊。隔日,談話性節目「小燕有約」恰巧播出涂善妮、林煒專輯,裡面有邀請崔佩儀談談她眼中的涂善妮。我和H笑稱這幾天把二八年華湊齊了。
小燕有約20170602完整版(崔佩儀片段從18:43開始)
時間過得真快,二十年過去了。當初戲裡的三位女主角,如今戲外各擁一片天地,身為此劇鐵粉的我,真的好生安慰!不敢再奢求什麼,只願有妳的歲月靜好~
2017.06.16 update
今日尋找youtube上的資料時,無意中看到這段訪問。正好回答了我之前對張本渝選擇「春花」一角的疑惑。
張本渝的角色說明從17:11開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