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八月,錯過香港包場首映;11月全台獨家首映,怎可再度擦身而過?於是,成就了我單日來回700公里的觀影體驗。
挾帶著2015上半年捲起的導火熱潮,導火新聞線電影版於下半年開拍,2016年八月播映。基於對原班人馬製作演出的信心,我相信應該不會崩壞得太嚴重。果然,在香港算是擁有不錯的口碑,也因此,我早早就買好電影原聲帶,只是一直無緣看到影片,有點殘念。但機緣總是悄悄來到,在金馬獎前夕,終於排到檔期上映,由於是全台獨家播出,這次再看不到就不知道何時才有機會了,所以,決定排除萬難,展開我的一日北高電影行程。很瘋嗎?我想是有一點啦,但,值得!
(圖片引自 The Grand cinema)
一開場,以阿咩(楊淇飾)的角度簡單回顧導火新聞線電視劇的內容,並交代電影版裡的時空背景。有些觀眾可能覺得此舉不太需要,但就電視劇粉絲來說,這很重要!因為心心念念的囧報四小強此刻終於回到大螢幕上,那是種感動啊!戲裡也一併交待Alma汪海藍(梁小冰飾)的行蹤,得知她的角色沒有被寫死,心裡終於放下大石,畢竟皇阿瑪可是重要的精神指標啊~
維持一貫的緊湊節奏,開場沒多久就出現公車小巴車禍意外,從此衍生出許多事件。不得不佩服編劇的取材,果然夠接地氣,所呈現的確實是目前傳媒所面臨的困境。編劇潘漫紅再次將現今傳媒搶新聞的亂象一一置入,包括「危險時刻是先救人,還是先照相?」、「媒體是報導新聞,還是製造新聞?」、「不夠juice,就上不了版面?」等倫理與現實的拉鋸,而這些感受正是最真實的存在。的確,看看現在的新聞台,有所謂的新聞專業嗎?多的是從網路上取材,看爆料、PTT,找找監視器畫面就成了一則新聞。還記得求學時最喜歡邊吃飯邊看新聞,但昨日竟已驚覺如今新聞內容充滿腥羶色,再也不適合闔家觀賞。對照最近的沈春華主播退出電視新聞圈,未來的傳媒究竟會走向何方?其實,大家都充滿疑惑。
為了戲劇效果,電影誇大了記者的能事,看著輝爺(王宗堯飾)十分威能的隱入現場採訪,但其實他也正在踩界。為求新聞,不擇手段的不只是競爭對手(閃報),囧報亦然。這樣的對立究竟該如何收場?編劇選擇另闢蹊徑,融入網路社群力量,運用懶人包等手法鼓動大眾上街,運用群眾力量對執政當局施加壓力。製作懶人包的原意是希望讓人快速了解事情始末,但相對地,也很容易片段式的呈現自己的想要呈現的內容,同時掩蓋想要忽略的意見。常所謂新聞應該保持中立,但在此事件中,其實囧報早已預設立場。這不禁讓我聯想到近日來的婚姻平權活動,不斷地看見挺同、反同的訴求接連在我的FB洗版。層出不窮的言論及短片持續地被轉載,而閱聽者在不知不覺中逐漸被同化、洗腦,而漸至失去判斷力。紙媒漸凋零,網媒正當道,不再是專業攝影機才能拍攝,自拍神器+手機的組合也一樣可以直播得嚇嚇叫。如何辨別訊息的真假,思考訊息是否合乎邏輯,我想都是觀眾未來要面對的課題。
(圖片引自 The Grand cinema)
不可諱言,此片最大的看點已從幾位記者轉換到關鍵人物譚銳智(吳孟達飾)身上,吳孟達將一位失去女兒、受盡委屈的傷心父親演繹得十分傳神,談判過程的情緒轉折,深刻展現其表演內蘊。倒是原本的主角王宗堯、周家怡、楊淇等人戲份弱化之餘,人物性格也不明顯。
(圖片引自 The Grand cinema)
相較之下,總是提醒方凝(周家怡飾)要「Stay hungry」的行政總裁阿莊(張建聲飾)倒是令我印象深刻,他的唯利是圖、巧心算計,為的都只是多爭點hit rate(點擊率)。在這個看績效、看報表的年代,這的確是無可厚非;只是,新聞傳媒不應只是商業,還有更高的價值。「Stay hungry」在喊了半天之後,終於帶出「Stay foolish」。是的,記者不只是求知若飢,更應虛心若愚。透過針砭時事,挖掘不為人知的重要事,引起大眾的廣泛討論,進而修改不公不義之處,這才是傳媒應有的自我期許。
(圖片引自 The Grand cinema)
此外,劇中的小巴女司機,不知可還認得出?她是當年台視電視劇「雪山飛狐」中飾演程靈素的龔慈恩。此次,她將一個傷心至極而致行屍走肉的中年婦女揣摩的十分神似,舉手投足之間盡是黯淡,毫無生氣。隨著年紀漸長,她的戲路也越見寬廣,能夠再見她的演出,對我來說別具意義。
整體而言,導火新聞線電影版在一個半小時內帶給我的省思與感動,我想是滿溢出來的。若說和電視劇的差異,我想主要是在於角色間的情感流動。電視劇有很長的篇幅可以發揮,所以可以把主角們的性格塑造的十分立體,藉由一個個事件凸顯各角色們的歷練與成長;電影版則主要是呈現對當下媒體的批判與反省,期許未來媒體能發揮正面的影響力量。如果,此刻的你仍未看過電視劇,那麼我要強烈推薦,千萬不可錯過!
@導火新聞線電視劇(24集) 官方完整版 https://goo.gl/8AKnyG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