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

2015夏。香港。書香

文化,正悄悄地以另一種方式取代。

時至今日,科技的進步,讓3C走入我們的生活,也改變了我們長久以來的生活方式。在數位洪流之下,許多物件也正在消逝,紙本只是其中一項。

還記得自己有多久沒有去逛書局?我想,你可能壓根沒想過這問題。


年輕時,高雄的開卷田、金石堂等連鎖書局比比皆是,甚至連紀伊國屋也有我的蹤跡。曾幾何時,這些店一家家的關閉,若不想熄燈號,只有轉型,搖身一變成為文具行的角色。今年寒假,我踏進睽違近十年的高雄車站五南書局,那已經不是我印象中的它。為求生存,它也轉型,甚至還多了咖啡座。原來,此刻要吸引讀者駐足,已是多麼不容易的事!

現在的年輕人看書嗎?買書嗎?
這問題,問得我自己都心虛。
問年輕人去哪買書?也許,他會告訴你:博客來!
在家點點手指頭,書就送上門,多便利!
那為什麼我還眷戀著逛書店的感覺?
我想,有件事叫做"尋寶"。
不期而遇,是件多麼幸福且令人興奮的事!


於是,此次訪港,我決定看看香港的書局和台灣有什麼異同?
膽小的我,不敢選擇太local的書局。
畢竟,他們可能都位處巷弄之內,第一次自由行的我,對於自己的腳力與能力,還無法掌握。
所以,我選擇了在地的大型連鎖書局: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,做為探訪目標。
因為他們是連鎖書局,所以不管我在香港、九龍或新界,都可以就近逛逛分店。

 

第一天中午來到灣仔港鐵站出口附近,就看到三聯書店。門面看來小小的,所以讓我忘了拍照。但其實他樓高四層,且樓上打通隔壁數間,可說是內有乾坤。讓我最意外的,是我一踏進去,就看到滿滿的人潮。雖然也有文具部分,但那並非營業重點,藏書之豐富,讓我目不轉睛。在架上,我看到不少繁體字書籍,也有些台灣作家的作品,不過簡體書並沒有如我想像的多。

傍晚,來到銅鑼灣商務印書館。商務印書館歷史悠久,是教科書的主要供應商。其網上書店CP1897.com更是香港早期的電子商務,我也早在2002年就曾跨海至該網站購書。佔地頗大,藏書量比起三聯灣仔分店有過之而無不及。他很特別的是一樓全為外文區,這規模讓我想起高雄的敦煌書局。此外,他尚有一大區為香港研究,專注於政治、歷史、交通......各式各樣有關香港意識的可以在此找尋。

 
 


同事問我,看完書局有何想法?
我想,香港人在回歸之後,對民主自由的渴望,在意識型態的訴求,其實可以從出版品看出些端倪。不過,同事倒是提出她的看法:同樣高度使用3C,但港人並不放棄閱讀紙本,而台灣人呢?


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