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部電視劇在當年播出時,其實我並未見過也未聽過,只是在回頭看飛燕驚龍後,在因緣際會下順道看了這齣戲。劇中角色的年代背景是以唐玄宗後期來鋪陳,演沒幾集女主角沈珍珠就已因安史之亂流落在外。不可諱言,以女主角為主的這段歷史的確是正史部分較無著墨的一部分,也許正是因為這緣故,所以給了編劇很大的想像空間。在觀完全劇之後,其實我對這齣戲的評價並不高,也對此劇在內地火紅程度有點疑惑,因為其實並沒有那麼好啊~甚至後來還有人以此為本,寫出珍珠傳奇的言情小說!
演員陣容來說,可說是當時的一時之選,小旦是施思,雙生分別是寇世勳和姜厚任。其中施思又演出相貌相似的沈珍珠與高彩雲兩個角色,這二個角色的性格頗有差異,一是溫柔婉約,另一則是活潑大方,故從造型可看出高彩雲多半綁著一條斜馬尾,以供觀眾辨識。
就演技方面,不知為何,我覺得施思在演繹兩角色的表現有點太過刻意,遠不如她的代表作飛燕中的朱若蘭那般自如。至於寇世勳和姜厚任的演出則是中規中矩,但以造型來說,寇世勳的髮型豪邁有餘,型格不足;這二位小生在我心中還是適合演時裝劇啊~
就劇情編排來說,其實有點不合理。首先是寇世勳飾演的馮立有勇有謀,四處為將,忽而在李唐,忽而在安祿山麾下,又可以深受史思明夫人信任;劇中多次轉換身分,難道這些領導者都不會懷疑他的忠誠?其次,沈珍珠因流落在外,在顛沛流離之際與馮立共患難漸生感情後,又遭逢太子李豫對她不信任的無情對待,自此決心仳離。但她與李豫多年婚姻且育有一子的感情,怎會如此容易捨離?尤其是後來誤以為馮立已死的那些年,她雖身在宮中但仍未與李豫復合,最後更再度拋下兒子,這實在令人匪夷所思。再者,在劇中多位君王后妃多番相挺沈氏,包括玄宗、肅宗等,但在那傳統年代真的會有如此開明的皇室?我還真是很難想像。另外,身為太子卻癡情如此,這在歷史上實在是少見,在<舊唐書>中記載李豫即帝位後曾虛后位,尋訪沈珍珠十餘年,在其帝位18年中,並未立后(二位皇后沈氏、獨孤氏皆是死後追封)。在古代后宮佳麗三千的情形之下,難怪這段軼事會被改編成傳奇故事。整體而言,若是對劇中演員有特別愛的話可以看看此劇,若是想要看個好故事,那麼此劇並非首選。
片頭曲:珍珠傳奇 嘟嘟主唱
延伸閱讀:
<舊唐書> 列傳第二 后妃下
代宗睿真皇后沈氏,吳興人,世為冠族。父易直,秘書監。開元末,以良家子選入東宮,賜太子男廣平王。天寶元年,生德宗皇帝。祿山之亂,玄宗幸蜀,諸王、妃、主從幸不及者,多陷於賊,後被拘於東都掖庭。及代宗破賊,收東都,見之,留于宮中,方經略北征,未暇迎歸長安。俄而史思明再陷河洛。及朝義敗,複收東都,失後所在,莫測存亡。代宗遣使求訪,十餘年寂無所聞。德宗即位,下詔曰:“王者事父孝,故事天明;事母孝,故事地察。則事天莫先于嚴父,事地莫盛於尊親。朕恭承天命,以主社稷,執珪璧以事上帝,祖宗克配,園寢永終。而內朝虛位,闕問安之禮,銜悲內惻,憂戀終歲。思欲曆舟車之路,以聽求音問,而主茲重器,莫匪深哀。是用仰稽舊儀,敬崇大號,舉茲禮命,式遵前典。宜令公卿大夫稽度前訓,上皇太后尊號。”
建中元年十一月,遙尊聖母沈氏為皇太后,陳禮於含元殿庭,如正至之儀。上袞冕出自東序門,立於東方,朝臣班於位,冊曰:“嗣皇帝臣名言:恩莫重于顧複,禮莫貴於徽號,上以展愛敬之道,下以正《春秋》之義,則祖宗之所稟命,臣子之所盡心,尊尊親親,此焉而在。兩漢而下,帝王嗣位,崇奉尊稱,厥有舊章。永惟丕烈,敢墜前典,臣名謹上尊號曰皇太后。”帝再拜,歔唏不自勝,左右皆泣下。仍以睦王述為奉迎皇太后使,工部尚書喬琳副之,候太后問至,升平公主宜備起居。於是分命使臣,周行天下。明年二月,吉問至,群臣稱賀,既而詐妄。自是詐稱太后者數四,皆不之罪,終貞元之世無聞焉。
德宗敦崇外族,贈太后父易直太師,易直子庫部員外郎介福贈太傅,介福子德州刺史士衡贈太保,易直第二子秘書少監震贈太尉;時沈氏封贈拜爵者百餘人。貞元七年,詔外曾祖隋陝令沈琳贈司徒,追封徐國公,與外祖贈太師易直等立五廟,以琳為始,緣祠廟所須,官給。後無近屬,惟族子房為近,德宗用為金吾將軍,主沈氏之祀。
憲宗即位之年九月,禮儀使奏:“太后沈氏厭代登真,於今二十七載,大行皇帝至孝惟深,哀思罔極。建中之初,已發明詔,舟車所至,靡不周遍,歲月滋深,迎訪理絕。按晉庾蔚之議,尋求三年之後,又俟中壽而服之。今參詳禮例,伏請以大行皇帝啟攢宮日,百官舉哀于肅章門內之正殿,先令有司造禕衣一副,發哀日令內官以禕衣置於幄。自後宮人朝夕上食,先啟告元陵,次告天地宗廟、昭德皇后廟。太皇太后諡冊,造神主,擇日祔於代宗廟。其禕衣備法駕奉迎於元陵祠,複置於代宗皇帝袞衣之右。便以發哀日為國忌。”詔如奏。其年十一月,冊諡曰睿真皇后,奉神主祔于代宗之室。
<新唐書> 列傳第二 后妃下
代宗睿真皇后沈氏,吳興人。開元末,以良家子入東宮,太子以賜廣平王,實生德宗。
天寶亂,賊囚後東都掖廷。王入洛,複留宮中。時方北討,未及歸長安,而河南為史思明所沒,遂失後所在。代宗立,以德宗為皇太子,詔訪後在亡,不能得。
德宗即位,乃先下詔贈後曾祖士衡太保,祖介福太傅,父易直太師,弟易良司空,易直子震太尉。一日封拜百二十七人,詔制皆錦翠池飾,以廄馬負載賜其家。易良妻崔入謁,帝易服,召王、韋美人出拜,詔崔勿答。
建中元年,乃具冊前上皇太后尊號,帝供張含元殿,具袞冕,出自左序,立東方,群臣在位,帝再拜奉冊,欷歔感咽,左右皆泣。於是中書舍人高參上議:“漢文帝即位,遣薄昭迎太后於代。今宜用漢故事,令有司擇日分遣諸沈行州縣物色諮訪,以述宣皇帝孝思意,冀上天降休,靈命允答。須審知皇太后行在,然後遣大臣備法駕奉迎。”帝乃以睦王述為奉迎使,工部尚書喬琳副之,昇平公主侍起居,使者分行天下。
故中官高力士女頗能言禁中事,與女官李真一嘗從後遊。李見高,疑問之,含糊不堅,而年狀差似後。又後嘗削脯哺帝,傷左指,高亦嘗剖瓜傷指。是時宮中無識後者。於是迎還上陽宮,馳以聞。帝喜,群臣皆賀。力士子知非是,具言其情,詔貸之。帝謂左右:“吾寧受百罔,冀一得真。”於是自謂太后者數矣,及索驗左,皆辭窮,終帝世無聞焉。貞元七年,詔贈外高祖琳為司徒,封徐國公,為立五廟,以琳為始祖,詔族子房為金吾將軍,奉其祀。
憲宗即位,有司建言:“皇太后沈氏厭代二十有七年,大行皇帝至孝,哀思罔極,建中時,發明詔,遣使者奉迎,凡舟車所至罔不逮,歲推月遷,參訪理絕。請因大行皇帝啟殯,詔群臣為皇太后發哀肅章內殿,中人奉廞衣置幄坐,宮中朝夕上食,告天地宗廟,上太皇太后諡冊,作神主祔代宗廟,備法駕,奉褘衣,納於元陵祠至。”詔曰“可”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