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

觀戲--SBS醫生耀漢2019

醫生耀漢,從預告就吸引我的目光,一位醫師在獄中竟能如此吃得開?這實在令人好奇。隨著劇情展開,這才發現表面光鮮的背後,其實隱藏著無奈與艱辛。


男主角車耀漢(池晟飾)是個天賦優異的疼痛科醫師,對於疾病的觀察與診斷正確率極高,在旁人看來他很臭屁,但其實正因為他自己是無痛症患者,所以平凡人的知覺感受對他來講卻成了奢求,他僅能靠儀器紀錄及細心觀察來輔助診療,也因為這樣的訓練讓他對於枝微細節皆不放過。至於女主角姜詩英(李世榮飾)原應是家族醫療事業下的菁英醫師,卻因為一次意外導致自我放逐。在劇情結構裡,因為特殊所以才能成為主角?還是因為是主角所以總是加入了不少奇特的設定?有時候,我會被自己突如其來的理性分析打敗,看劇就輕鬆點看嘛~回過頭來想一下,有些設定是互相影響的,導致後來越來越離奇。

 

這齣戲在看的過程中粉紅泡泡不少,年輕又帥又有超凡實力的教授級醫師,哪個菜鳥醫師不傾慕?一開始覺得車耀漢壞壞的,常把姜詩英唬得一愣一愣的但後來才知道,原來他是因為自己的病情,不想讓別人承擔才拒絕。不得不承認,池晟真的很會,前幾集我總是覺得他在對下屬放電。XD


看過不少醫療劇,被拿來拍戲的題材多半是外科,因為有動刀的風險存在,是劇情安排上的重要轉折,以這觀點來看,外科、急診都是這類型。若是拿治癒與否來評估,重症則是另一類。相對來說,很少會看到戲裡的主角醫師是內科、牙科,專門看看小感冒之類的。前些日子看的韓劇胸腔外科-盜心師,看到後面都覺得人生充滿光明,醫師像是萬能神手般的存在,不用擔心害怕。相對地,這齣戲給我的感受其實不是很好的。很多身體狀況其實是像戲裡那樣,疼痛、不舒服但卻遲遲找不到關鍵原因,患者只能在診間輾轉求診。隨著年紀漸長,身上有時也有些許病痛,邊看戲邊對應著,看著看著我都害怕了。


在劇裡「醫師自己是患者」這件事被拿來攻擊,我原本對此議題沒有太多感受,但後來,我真的有感覺了。有個多年不見的朋友,她本身是醫師,某日再聚時,本應該是坐下來好好聊聊,但她說近日因病所苦,無法久坐,於是我們的久別重逢竟是邊逛邊聊中結束。我問是否需要開刀?她說看了自己的片子,開刀也不保證能解決這問題。看著她的無力與無奈,我不禁萌起「再強的醫師也不見得能幫自己治病」的念頭;那種無法根治,只能與病相伴共處的感受,就宛如劇裡的車耀漢,只能學習著與無痛症相伴一生。當醫師都治不好自己的病,那患者又要如何繼續信任醫師給予的醫療建議呢?這的確是個影響醫病關係的關鍵因素啊!也難怪在劇中會被拿來當作是攻擊的箭靶。


當年紀漸長,對於未來的徬徨也許未減更增,但,能做的究竟是什麼?我想就是好好照顧自己,把握當下,享受當下的人生吧!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