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違了!淡水河~上次來淡水是2006的事了,重遊舊地還真有點不同。遙想當年逛的是淡水捷運站後方一帶以及一小段的老街及河岸,後來就直接搭遊覽車去漁人碼頭。近日翻出當初的相片重溫,真有種「景物依舊,人事已非」的感覺。
曾聽說淡水落日很美,可惜今次來訪的時間是豔陽正午,當日秋老虎發威,台北氣溫36度,淡水也有35.5度。這次在高溫底下,全靠步行,從捷運站一號出口開始往老街方向走。由於此次行程是臨時決定,所以並沒有做太多功課,只簡略查了資料,知道淡水名產有阿給、魚酥、魚丸和鐵蛋,便和孩子約好打算來趟美食小吃之旅。
與好友會合之後,先去了在地老店<可口魚丸>,由於當時還不太餓,所以我們點了魚丸湯和包子。
魚丸的做法異於南部,裏頭還有包著肉餡,對我來說口感挺不同的,但孩子畢竟是吃不慣。相較之下,包子倒是大受他們喜愛,看來口味這件事還真是難以解釋。
逛著晃著,老街一樣是人潮洶湧,河岸一樣熱鬧喧騰,不過街販小物卻早已是大不相同,除了新東西,卻也有些復古的古早味,新舊交流的趣味,從小處可體會。這次在路邊小販的商品中有項玩具頗為新奇,是個類似可以用聲音指定動作的玩意。孩子問我這是怎麼辦到?我開始認真說明玩具可能裝有聲音的感應器(sensor),裏頭裝有IC晶片可以控制動作.......。我回頭看見好友驚嘆的表情,我這才意識到原來我與孩子的對話似乎有點科學~也許,孩子對科學的興趣是受我影響而致?
吃完熱食,孩子已嚷著要吹冷氣,所以我們進入Mr.Brown cafe。外表看起來有點古味的建築,走入之後才發現座位很多,尤其靠近窗邊有片無敵河景。只是我沒想過這棟三層樓的座位幾乎全滿,這人潮也未免太多了吧~看來和我們一樣想躲太陽、吹冷氣的人實在不在少數。
好友這次點的是咖啡,我則點了客提拉米酥。端上餐點時,孩子們第一次見識到咖啡的拉花圖樣(因為我很少喝咖啡),他們很好奇到底要怎麼喝,還盧了下好友示範,現在回想起來都還是很有趣的畫面。
離開咖啡店後,好友有事先離開,我則開始和孩子們規劃後續的行程。沿路小吃很多,但胃只有一個;想買的名產及玩具也很多,若是一一提在手上、背在身上也是沉重的負荷,再加上交通工具只有雙腿,所以,行走路線必須兼顧觀賞景點及採買店家的位置。如何將路線最佳化?則成了我們接下來的功課。
適巧一旁有個遊滬旅遊中心,裏頭有個淡水老街周遭的立體模型,我們藉此協調出目標景點:小白宮(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)。遊客中心到底需不需要?我想是見仁見智,如果行前功課做的超仔細,那也許根本就不屑一顧;但如果是偶然到訪,其實對遊客就是個很重要的設施。事後上網google,發現在地圖上還找不到該遊客中心,原來啊~這遊客中心也是最近才改建完成,我們到訪的前一日才剛辦啟用典禮,算是運氣超好的! 遊滬旅遊中心前身是舊淡水公所,如今整建之後變成遊客中心及小作所。
延伸閱讀:<自由時報>歡迎來坐! 舊淡水公所變身旅遊中心、小作所 20170922
正午二點,我們開始步行。又一次,大汗淋漓。有過上次基隆八斗子的經驗,這次我對孩子們的能耐多了點信心。沿路上,我們先經過馬偕頭像,拍照的時候小孩一臉無奈,我想他們該是覺得這大鬍子老頭是什麼玩意?幹嘛拍照?!再走幾步路,來到滬尾偕醫館。不知道是時間來得不對還是怎樣,木門緊閉,僅能在外拍張照留念。一路上,邊查google地圖邊導航,走走停停。由於這次走的是小巷弄,孩子們邊走邊有點疑慮,深怕是走錯路又或是迷途而不自知。走在馬偕街上,突然出現一幅幅的壁畫,恰好為早已走到快變臉的孩子提振了精神。每幅壁畫下方有著簡介,說明著淡水的人文事蹟,我就現學現賣,邊走邊講述著當地的小故事。一路走下來,孩子們看著、聽著,倒也覺得有趣。有了這次的經驗,我方才體會到情境布置的重要性,這些壁畫並非大師巨作,當地人天天路過也許視若無睹,但是卻讓外地人可以迅速了解淡水的道地特色及風俗民情。
去小白宮的路上,路過市定古蹟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,便進去一探究竟。這建築是日治時期擔任淡水街長的多田榮吉私人宅邸,據稱多田榮吉還申請了自用自來水,成為全淡水、全臺第一戶接自來水的民宅,也是淡水第一座被指定為古蹟的日式住宅。
坐在庭院前,享受淡淡微風,不得不讚嘆主人的眼光,住在此地居高臨下,觀音山、淡水河好風光盡收眼底。
延伸閱讀:<淡水維基館>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
小白宮,其實全名是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,整棟建築設計以英國洋樓風格設計。入內參觀需要門票80元(可遊覽小白宮、砲台、紅毛城)。整體規劃維護的不錯,一片綠草如茵,我覺得收費維護品質也是件好事。走到此處時,拍照的手已經又累得不聽使喚,返家後檢視角度,居然只有這張勉強堪用。這不是小白宮的主體建築,這是他的廁所。XD
從官邸往外望去,有個觀景平台。三人三把傘,也是種趣味。
登上觀景平台望遠,沒有太多的遮蔽物,廣闊河景令人心曠神怡,我想夕陽時分想必會更加美麗。
離開小白宮,回程我們換走真理街,一路上遇到兩家阿給-文化阿給和老牌阿給。但因實在是熱到吃不下,所以只能放棄。
馬偕上岸處,是此趟最後的景點。一個看似有點無趣的雕像,卻在孩子童心的擺弄姿勢下煞是有趣。對孩子來說,馬偕博士不再是教科書上的人名,他的生平事蹟在這趟旅程裡活了過來,走入孩子的腦海裡。
對我來說,當初想來此地點是因為好友的夕陽美照,宛若是個踩在沙灘上的旅人剪影(雖然我後來知道是沒辦法走下沙灘,但還是想來看看),但此次真的到訪,光線不對,也拍不出那感覺。返家後我不死心地翻找潮汐資料,本以為是受大潮小潮影響,結果發現日期竟同樣是農曆初四,但因時段不同(正午是接近滿潮,傍晚正退潮)、季節不同(九月的平均潮位較四月多了約20公分),所以拍出來的效果也不同。問我可失望嗎?我想倒也還好,能藉此獲得些知識也不枉走這麼一遭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