抹不去的曾經,讓人心動又遺憾的永恆經典愛情音樂劇
榮獲東尼獎最佳音樂劇等8項大獎、葛萊美最佳音樂劇專輯獎,音樂劇《Once, 愛是唯一》改編自2007年的同名音樂愛情電影,講述一名失戀的都柏林街頭藝人,心碎的歌聲吸引了年輕捷克女孩注意,倆人透過音樂訴說著愛與失去,毫無保留地唱出浪漫、脆弱、憂傷與甜蜜,當所有人都醉心於他們之間微妙的化學反應時,命運又將導向什麼翻天覆地的改變呢?
劇中動人的對唱曲〈Falling Slowly〉,2008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。音樂劇版本2011年首登外百老匯試水溫,獲得巨大迴響,開演首日就宣布進軍百老匯劇場,旋即成為熱門劇目,並於2012年獲得東尼獎11項提名,拿下最佳音樂劇、最佳音樂劇劇本獎等8項大獎,2013年接著獲得葛萊美最佳音樂劇專輯獎,2014年奧利佛獎的音樂傑出貢獻獎。
音樂劇《Once, 愛是唯一》由葛倫.韓薩、瑪琪達.艾葛洛瓦共同擔任詞曲創作,並由愛爾蘭劇作家恩達.沃許(Enda Walsh)擔任編劇。 《Once, 愛是唯一》的劇情與音樂渲染力極強,演出版本多樣且不斷進化。 本次臺灣巡演是2023年首演的全新國際巡演版本 ,由北愛爾蘭導演狄恩.強生(Dean Johnson)執導, 不僅打造全新的舞台,更以強烈劇場感的絢麗燈光,烘托音樂的渲染力。 新製作特別邀請《Once, 愛是唯一》倫敦西區與紐約百老匯首輪製作的實力派男演員、甫獲2023年奧立佛獎最佳演員的亞瑟.達維爾(Arthur Darvill),和伊內絲.德.克拉克(Ines de Clercq)擔綱主演,以及10位音樂家演員輪番上場,一邊演奏吉他、小提琴、大提琴、手風琴、曼陀林琴和爵士鼓等樂器,一邊搭配劇情發展,時而劇中人、時而場外客 ,展現比電影更加豐富飽滿的角色人物的內心世界。
劍潭捷運站外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自落成之後,我一直想進場去好好感受,但是它之前的表演節目都一直讓我沒有特別的興致想看。年初無意間看到網友在國外看《Once, 愛是唯一》的心得文,讓我對這劇目十分好奇。更沒想到的是,今年居然來台演出,而且場地就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大劇院!雖然北藝的座位一直被人詬病,但是說真的,未曾實際入場體驗,一切也都只是空談而已~曾經參觀過北藝回路的好友,她也和我一樣對這場館好奇著。於是,我們決定一起開箱。
上圖的藍色圓圈處,是我們這次的座位。
從未去過的場地,在挑選座位的時候,除了考量預算之外,往往需要一些運氣和勇氣。我們一開始先訂好預算上限,中間前八排原則上是理想的看劇視野範圍,但我考量的是否有階梯逐漸墊高。因為若是全平面的話,後排觀眾會被前排人擋住視線,況且就示意圖來看,這一區似乎沒有中間的走道,也就是說,坐在中間精華地帶的人最好少進出,要不然就會影響到整排人都必須站起來。所以,我們決定挑選第二大區塊,此處前方為輪椅區,所以勢必會逐漸挑高座位。再則因為出入不易,所以我們選擇走道邊的座位。況且,若身心障礙座位並未售出的話,那我們所選擇的座位前方將無人入座,視野更是一覽無遺。
上面就是4樓A2區12排24號座位的視野。真的如我所預測,並不會太偏,而且高度也適中,不必特地仰頭看。此外,這場售票的情形沒有很好,所以高價區並未坐滿。如此一來,適巧讓我可以好好觀察這場地,我發現在舞池前方共有五個小螢幕,提供字幕供前排觀眾閱讀。除此之外,在左右兩側的牆上,各有兩個螢幕,這兩個螢幕我猜想應該有比正前方的小螢幕尺寸大些,但我仍舊覺得不夠大,在我後方的觀眾若是想看清楚,只怕還是很吃力。
這個座位基本上我覺得已經可以給八十分了,若真要說不足之處,那就是看字幕時必須抬頭看舞台正上方的字幕機,這座最大型的字幕機主要服務的應該就是我後方及上層的觀眾,但我如果想看它,就必須仰頭,而這樣就有可能錯過演員的細部表情與肢體動作,有點難以抉擇啊~
中場休息時間,我們前往化妝室,由於我們座位就離出口很近,所以又一次感受到坐在走道邊的優勢。再次入座時,我們特地從另一個入口進場,拉著好友走來走去,算是對大劇院的座位安排有了點粗淺的概念。我想,未來在挑選座位的時候,我會更容易平衡預算與視野的需求。
這齣音樂劇是改編自小品電影,當年我並未看過電影,所以也不知道有什麼熱潮。但在我買好票之後,我有去找電影來看。有點可惜的是我在看電影的當下,適逢家中巨變,所以一部電影的上半場和下半場大約是隔了一個月才看完。在看上半段時,有些想法與感受,但後來隔了這麼長的時間才勉強把它看完,那些感觸有些早已走味。尤其,每當我嘗試著想點開來續看的時候,就會回想起當日的情況,總覺得在心情不對勁的時候,是看不下去的~幸好,時間會慢慢帶走一切,而我也總算把劇情有個大概的了解。
看過電影版,對音樂劇就會有些期待,畢竟不知道它會如何改編。音樂劇以同一個舞台為背景,切換場景的時候由其他演員上前演奏歌曲,剛開始看的時候會不太懂,但之後就覺得這樣的設計也頗棒的!在戲中的每位演員都能歌能舞能演奏樂器,真的厲害!除此之外,我覺得翻譯的功力也很強,非常的接地氣,有些生活中的諧音梗,讓人看了不禁會心一笑。
失意的男主角在街頭偶遇女主角,女主角對他音樂才華的肯定,讓他有了重新追夢的勇氣。做音樂的磨合期,曖昧的情愫漸漸滋長,但是礙於身分與現實的難題,終究各自走往不同的方向。不管是電影或是音樂劇,結局都不是傳統浪漫的 Happy ending。
我最有感覺的是男主角藉學習捷克語的機會,一語雙關的詢問女主角與丈夫的關係:「妳還愛他嗎?」而女主角用捷克語回應:「我愛你!」但男主角卻因聽不懂捷克語而不知道這句話的意義,此後女主角也未再回應這個問題。那種「你在我面前,卻無法讓你知道我愛你」的苦楚,實在是讓人覺得有點心酸。有些話,很想當面對你說,但是卻說不出口,因為理智始終還在,責任也須承擔。在不對的時間點,遇到對的人,或許就是如此無奈吧~
Once,就英文字義來看可以說是曾經,也可以說是一次。雖然這段時間的交會,是在女主角協助男主角重新追夢之後就畫下休止符,但這曾經感受的一切,相信都是滋養彼此人生的養分。即使不能擁有,但因為愛而變得更好,這曾經存在的愛,就別具意義了吧!
散場後,即將前往捷運站,我再次拍下了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外觀。這幾年看著它獨特的設計,今日總算是真的進場一探究竟。感謝好友陪我一同開箱,尤其這已經是她今年第四次入場欣賞藝文活動,對她來說已經是爆量~此刻的我雖然不知道她對劇、對場館的評價,但我永遠會記得我攜著她的手,走上藍色的手扶梯,踏進大劇院那心底的雀躍,好奇又興奮的珍貴一刻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