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大概算是有史以來最晚決定的一次小旅行,原本是沒有出門的打算,行前一天的深夜才訂好房間。隔天叫小孩起床上學時,告訴他今晚要去住飯店,小孩還矇在棉被裡賴床說「假的!」,他以為是我叫他起床的新招數。等到我說今天放學後要趕快回來打包行李,他們才相信這是真的!XD
因為是下班後才驅車前往,週五傍晚下班時段的臺南市區交通,絕對是可以想像的壅塞。這次,我們採雙車分別前往,這樣隔天的行程就可以不受交通工具限制。晚餐就近挑選飯店附近的小吃,小小店面卻有不錯口味。
我們點了腰只湯(NT100)及豬心湯(NT100)。如果要加麻油,就要再加十元。腰只口感軟嫩,湯清而不膩,跟我印象中鹽埕區的「冬粉王」可比擬。
最讓我驚奇的口味是豬心。一直以來,我喜歡吃豬心,但豬心料理卻容易肉質偏硬。店家將豬心片得超薄,簡直是入口即化,讓我一吃就非常喜愛。事後查詢,原來這家店是台南的豬心料理名店之一。我誤打誤撞還真是吃到寶了!XD
隔日的行程究竟要選擇什麼?討論之後,小孩決定要看古蹟,所以決定此次參觀延平郡王祠。
印象中台南景點的停車位總是一位難求,所以我們早早出發,在台南女中門口找到一個空位。對於延平郡王祠,其實我好像只有路過沒有進去參觀過。這次走進來才發現別有一番風景。旁邊的小橋流水造景古意盎然,於是我們又一次看到模特兒穿著旗袍外拍模樣。這對孩子來說,像是喚醒了童心,開始在一旁依樣畫葫蘆,擺起pose來。
接著我們準備要去參觀臺灣文學館,跟著導航走之後,才發現它座落在市區裡的圓環旁,於是我們開始找起停車格,一路往外找起,最後在新建美術館工程建地旁找到一個臨時設立的停車場,而此地離目的地約十分鐘步行路程,尚屬可以接受的範圍。
在走回臺灣文學館的路上,湊巧經過近年來很有名的「林百貨」,林百貨是南臺灣第一間百貨公司,於1932年開幕,也是唯一設有神社的百貨公司。落成當時是臺南第一高樓,且配有電梯、鐵捲門等當時少見的現代化設備,是日治時期臺南末廣町繁榮的象徵。後因戰爭閒置,直到近年來重修整建後才又於2014年重新開幕。<引自維基百科>
走進整修後的林百貨,如今已是滿滿的文創風,但仍保留不少當時的硬體設置,從建築可以窺見當時之豪華與大器。各樓層有不同主題,但不知道為什麼,對我來說卻有種太過商業化的感覺,或許,我習慣了老建築搭配古樸風吧~
來到臺灣文學館,覺得外觀似曾相識。臺灣文學館是第一座國家級的文學博物館,建築落成於1916年,前身為日治時期臺南州廳,於2003年整修完成開放。同樣是州廳,臺中州廳保持較多古貌,台南州廳則是整修得非常新穎,說真的,我比較喜歡臺中州廳的建築,歲月的痕跡彷彿訴說著無盡的故事。
外觀保持州廳原貌,新建設施則躲藏於古蹟建築之後。上圖為藝術大廳一隅,可以看見古今建築之融合。
目前的臺灣文學館的常設展是「台灣文學的內在世界」,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「性別書寫」這個展區,從1970年代的女權運動,到1990年代之後的性別解放與性別流動,以年代的遞移呈現出女性文學、青春敘事、情慾書寫與同志小說等議題,為文學開出奇花異朵。在這裡,見到不少女作家作品、手稿,牆上的布置也別有特色。以上圖為例,當觀眾觸碰牆上的物件時,透過光影顯現出二人背影,這是~曹麗娟的《童女之舞》。
但真正令我嘆為觀止的是「擴增文學・數位百工特展」。它透過數位科技帶領我們回到1895-1945年日治時期的台灣,化身為當時的作家如賴和、楊逵、蔡培火等,透過任務關卡、科技互動、數位內容,認識作家生平、文本故事、台灣文學史上重大的文學論爭、重要的文學團體等。<引自臺灣文學館 擴增文學・數位百工特展>
我從未想過QR code能有如此精彩融入的應用。剛開始我以為就是掃個QR code然後聽聽導覽,後來發現根本不是這麼簡單。一入場志工會先請您挑選一位臺灣文學作家的名片,當作是今次的闖關人物,之後所有關卡,都只要掃QR code就可以辨識身分,並將所有闖關歷程記錄下來,關卡互動非常多,例如可以參與文學論戰(雙人PK或是與電腦PK)、加入協會組織與作家合照等。最後,要將這些成果帶回時,一樣是掃QR code,就可以使用手機存回(我是將圖檔直接存回dropbox,傳統的互動機器多半是要輸入email才能把成果寄給自己)。這個展覽將持續到2019-12-20,強烈建議到台南市區旅遊時可別錯過了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